湖南寓安园林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新闻中心

公路环保关联性设计

22 2018-05
编辑:管理员 源于:新闻中心 浏览:1221

  公路环保关联性设计(Context Sensitive Design)是当今国际最先进的设计理念及方法,又译为“综合敏感性设计”(程建川等,2007);是一种强调多学科联合的设计,旨在保证交通安全、通畅的同时,综合考虑生态、风景保护、美学、旅游、环境资源、地域文化、地方经济等与项目相关的所有因素,以最大限度发挥公路的综合效益。

1.公路环保关联性设计新理念解析

公路环保关联性设计(CSD)的核心原则在1998年由 FHWAAASHTO 和马里兰州(Maryland)运输部联合举办“Thinking Beyond the Pavement”研讨会上形成,2000年后,在美国各州全面推广。公路环保关联性设计(CSD)具有极为广泛的适用性,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等各类项目,适用于从项目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养护等各个阶段。
  
公路环保关联性设计(CSD)强调的是综合最优,并以多学科专业人员、公众的参与来共同完成设计;这与只注重交通专业的属性以及主要由交通专业人员参加的传统的公路设计是截然不同的。
  
公路环保关联性设计(CSD)的核心是关联性(Context),即识别并处理好与项目相关的各种敏感要素。这对公路建设既是一种约束也是一种机会,深入理解关联性能使项目更好地与周围自然、社会环境相协调,更好地保护自然风景和地域文化,相反则会产生负面影响。

2.我国公路环保关联性设计CSD)的实践

2003年,川九路借鉴国外公路建设新理念,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2004年,交通部为推广川九路经验,开展公路勘察设计典型示范工程活动,以“安全、舒适、环保、和谐”为目标,全面推广公路勘察设计新理念。这与公路环保关联性设计(CSD的理念及做法有很多相通之处。

近年来,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在借鉴国外公路环保关联性设计(CSD)新理念的基础上,结合各省地域特征,开展了大量实践,促进了我国公路设计新理念的推广,获得了较好的成果。具体总结如下:

2.1多学科的合作
  
公路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专业。继公路设计新理念推广以来,公路环保、景观、生态等专业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例如:湖北神宜路、广东渝湛路、吉林吉延路、吉林环长白山路等典型的生态、景观、环保示范路的设计、建设过程中,都有一个多学科合作的团队,包括了生态、园林、景观、建筑、环境艺术、水土保持、环境工程、岩土工程、土壤、植物、动物等专业人士。各专业人员各自发挥优势,为公路生态环境保护、景观保护及利用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促进了公路建设新理念的推广。
  
然而,我国目前的公路建设中环保、景观、生态等专业人员在公路建设过程中介入相对较晚,工作内容侧重于公路绿化美化方面,与公路主体工程结合不够紧密,这也为很多工程的环保及景观建设留下了一些遗憾。
2.2交通安全保障
  
我国每年约10万人死于交通事故,交通安全形势严峻。公路设计新理念高度重视交通安全,提出了宽容性设计。此外,我国还专门针对公路安全保障实施了一批示范工程,如北京门头沟109国道通过改善标志、标线、护栏等交通工程的位置,改善路侧净空等措施,从而提升了公路安全性和人性化。


图1  传统的T型边沟很不安全

 
图2  吉延路边沟改造示意图

 

吉林省公路建设中高度注重安全性,大力推广宽容性设计理念,让司机的错误不以付出生命为代价。例如:吉延路将全线T型浆砌边沟回填碎石,并覆盖种植土植草,改造为人性化的、安全的浅叠式生态植草边沟,既及解决了排水问题,又增加了路侧净空(图12)。又如:吉林省松原至双辽高速公路,通过回填弃土将1:1.5的路堤边坡和互通区边坡改造为1:4缓边坡,取消不必要的护栏,从而大大增加了路侧净空,有效增强了公路安全性(图3)。


图3  松原至双辽高速公路边坡放缓示意图

2.3注重生态保护
  
由于我国独特的地理特征,在建和将建的公路多位于山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敏感,因此山区公路建设中“保护好生态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应把生态保护贯穿于公路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各阶段,创新设计,精心施工,强化管理。例如:吉林省环长白山旅游公路路线设计时充分旧有林道,最大限度地减少新占林地;施工阶段又创新性地提出 “环保绿线”的概念,并进行严格的实施;即通过划定“环保绿线”,实施“二次清表”技术保留了边坡坡脚至征地界之间的大量植被(图4);通过挂牌、修护栏、砌石墙、根部培土等措施,很好地保护了路侧的重点植物(图56)。

  
            图4 公路建设植物资源保护示意图

 

 
图5 环长路修建护栏保护路侧重点树木


图6 环长路施工中挂牌保护重点树木
 

2.4融入自然
  
公路对于大自然来说是一个外来者,公路设计新理念所提倡的“最小程度的破坏,最大限度的保护,最大程度的恢复”,其目的就是:让公路这个外来者“融入自然”,让公路看起来犹如大地上自然“生长”出来的。
  
环长白山旅游公路的路线布设就充分体现了“充分利用、保护自然”的思想,路线选择充分与地形、地势相拟合,结合地质条件以低填浅挖路基为主,充分利用现有林道布线;通过合理设计、严格管理、精细施工,实现对原生植被的妥善保护;主体工程合理、灵活地运用技术标准,为沿线自然景点留有通透的空间,实现借景自然;路线随弯就势、自然流畅,使沿线景观得到充分展现(图7);坡面柔化平顺、棱角弧化,实现贴近自然;防护绿化充分发挥长白山植被自然恢复能力强的特点,不引入外来物种,完全以乡土植物自然恢复为主,最终成功实现了借景公路融入自然的效果(图8)。

 
图7  环长白山旅游公路线形 


     图8  环长白山路采用柳条防护边坡 


2.5
体现地域文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公路被赋予的很多附属功能,已不仅仅要满足交通功能,还成为一个展现当地地域文化、民俗风情的窗口。例如神宜路、延吉路在这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湖北神宜路聘请了环境艺术、景观设计、民俗文化等专家,充分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将神农架“野人”设计成雕塑,置于路侧观景台中,成为了游客去神农架旅游途中的一个旅游景点,形成了公路文化景观独特的亮点;此外,神宜路还结合当地民俗传说,为每座桥梁起一个景观名称刻于景石上,让游客能透过这些桥名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图9、10)。

 

图9 神宜路路侧观景台

图10  神宜路路侧观景台

 

吉林省吉延路聘请了当地文化家、书法家、篆刻家、剪纸艺术家,深入挖掘长白山文化,创作了一些优美的诗句、篆刻和剪纸图案;并将其刻于当地石材上置于服务区内,形成了一个供游人了解当地文化、旅游特色的景点(图1112)。

 


图11吉延路体现地域文化的景观石

 


图12吉延路体现地域文化的景观石 

2.6结合地方经济
  
公路建设与地方经济密切相关,一方面公路建设改善了地方交通运输条件,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带动沿线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和城市土地升值;另一方面,公路建设尤其是服务区建设应充分利用地方经济迅速发展,享受由公路建设带来的土地升值和经济增长成果。
  
吉延高速的蛟河服务区建设,充分挖掘地方饮食文化特色,将老G302上的庆岭活鱼一条街的饮食引入到高速公路服务区中,建成了“庆岭活鱼村”。目前,去吉延高速“庆岭活鱼村”吃松花湖鱼,已成为长白山旅游活动的一部分,甚至周边居民还专门到“庆岭活鱼村”请客吃饭、办婚宴等等。此外,在活鱼村内吃饭的游客还可以在这里方便地了解附近旅游景点,如拉法山森林公园、蛟河红叶谷景区的特色和自驾游路线,大大促进了地方旅游业的发展。高速公路和地方旅游均获得较大收益,这成为一个公路建设与地方经济结合的很好典型(图13)。


图13  吉延路蛟河服务区庆岭活鱼村

但是,由于高速公路封闭的管理特点,游人还无法从服务区直接方便地到达附近的拉法山旅游景点,需要绕行一段距离,这显示出服务区与旅游景点结合还不够紧密。因此,今后我们还应进一步探讨“如何更好地将高速公路服务区与旅游景点相结合”。
2.7注重旅途体验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动车数量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自驾车出行旅游。同时,人们也不仅仅满足于在旅游景点内的旅游了,希望在旅途中感受自然,享受自然带来的乐趣。因此,人们对公路的要求不仅仅是简单的交通功能,更希望在公路途中感受舒适和快乐。
  
环长白山旅游公路不仅仅是一个交通通道,还是一个大公园——“原生态的森林公园”。游人行驶在行车的过程就属于长白山旅游的一部分;可随意停车观赏长白山美景,享受 “天然大氧吧”;可在观景台欣赏远处的山、亲近那清澈的水、品尝长白山独特的越橘果(图1415)。

 
    图14  环长路观景台——观马鞍山   15  环长路观景台——观秃尾巴河

吉林省营松路是通往长白山的最便捷的高速公路,景观设计注重“面”、“线”、“点”相结合,通过充分借景自然风光、尽量保护路侧原生植被、精心营造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服务区景观,打造一条让游人能逐步欣赏、逐步感受、逐步遐想长白山自然、人文景观的旅游高速公路。让高速公路不仅仅是旅游通道,而是旅游景区的延伸;让“旅游公路”成为“公路旅游”,让游人行驶在公路上成为一种视觉和心灵的享受(图1617)。


图16  营松路辉南服务区——体现辉南古城特色


图17  营松路靖宇服务区——体现杨靖宇红色文化

3.我国公路环保关联性设计(CSD)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交通运输部势必向“两型”交通、“低碳”交通、“服务型”交通、“节能减排”交通过渡。为贯彻落实好国家层面、交通行业层面对公路运输的新要求,进一步借鉴国外公路环保关联性设计(CSD)的先进理念,发展我国公路设计新理念的内涵是必然趋势,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多学科合作更加紧密
  
目前,多学科团队合作的作用还没有在公路建设全过程中充分得到体现;如公路规划阶段、可行性研究、公路设计阶段对环保的考虑还不够深入,环保及景观等多学科合作还停留在公路建设阶段。随着国家政策对生态环保的重视程度不断攀升,人们对公路景观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公路的规划、设计等前期阶段,生态、景观、文化等多学科的合作将会更加紧密。例如:我院最新承担的“吉林省鹤大高速公路景观及环保规划设计”就是在设计前期介入的。
3.2公众参与逐步深入
  
我国公路设计全过程中还缺乏公众参与及利益相关团体的介入,各种交流手段的开发较少,设计师缺乏与公众交流;环评中虽有公众参与但也不受重视,多数时候仅流于形式,通常不能对最终决策产生决定性影响。往往是路修通了,可是自然景观和地方文化破坏了;很多公路设计还缺乏人文关怀,如对于残疾人、非机动车和行人出行的安全、美学设计技术等还缺乏深入研究。今后,随着民众自我素质的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和谐社会及建设的需要,公共参与必将会在公路设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3景观设计的作用提升
  
目前,我国的景观设计在公路中所做的更多的只是“公路绿化美化”工作,这与欧美国家几十年前的情况非常类似。但美国20世纪20年代开始,相关研究就认为:景观设计在高速公路中的作用,不应仅仅是“美化”,更应在公路选线、线形设计、保护及利用景观、生态设计方面起重要作用。比如,在美国很多公路特别是旅游公路(Scenic Byway)就是由景观设计牵头,负责协调各专业完成公路总体设计。相信,我国公路设计行业中景观设计也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3.4路外景观系统规划
  
路外景观直接影响公路景观的优劣,对司乘人员的旅途体验至关重要,但交通部门又无法控制路外的土地利用;路外乱设广告牌、采石场等破坏公路景观的情况经常发生。为满足人们对公路景观越来越高的要求,各省市交通部们应联合地方政府对路外系统景观规划,从控制公路沿线风景、提升公路景观品质的角度出发,引导公路沿线土地利用方式规划。例如,严禁在公路视域范围内设置采石场、污染性工厂等;严禁在路侧私自设置广告牌等。

4.结语

公路环保关联性设计(CSD)强调多学科合作,关注生态、景观、资源、文化等多方面,与我国公路设计新理念的精髓一致。今后,随着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公路设计新理念的推广和发展,公路环保关联性设计(CSD)的理念及方法必将得到更广泛、更深入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http://www.fhwa.dot.gov/context/what.cfm

 

[2]程建川,张健康,陈静雅等.简论道路综合敏感性设计理念[J].公路,2007,(7

 

作者简介:

陆旭东(1980-),男,江苏人,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环安中心景观研究室主任,主要从事交通景观及环保研究、咨询、设计工作,发表论文十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