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这个世界规模宏大的快速城市化运动与目前国内持续的房地产市场低迷的局面相遇;当激流勇进的西方现代景观设计思想与历史悠久的东方古典园林生存智慧相遇;当企业经济利益诉求与全民渴望自然生态的愿景相遇,中国的景观设计需要在发展之困境和传承创新之中寻找新的机遇。景观设计行业在不断交流与碰撞、探索与突破中,逐渐从不成熟走向成熟,从局部环境调整走向整体环境改造,景观设计成为彰显城市文化特色和改善自然生态环境的必然选择。无论景观设计如何发展,它的一些核心东西是永远延续的,那就是人与环境和谐共生。在这种背景下,展望2013年及今后景观设计发展,其特征呈现以下几点:
市场转移、产品转型
未来二、三线城市将成为景观设计项目的“主战场”。“十二五”以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稳步实施,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和区域间协调性日益增强,区域政策和发展规划及相关指导性意见密集出台,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城市化进程,作为重点开发区域的二、三线城市,市辖区建成区面积必将迅速扩张,培育形成一批新的城市群,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率明显加快。加上,一线城市可供开发的土地已经较为稀少,昂贵的地价成为进入这些城市的最主要门槛,所以,在2011年1.26新国八条、7.12和11.6号总理的两次紧急表态,以及2012年10.17坚定不移地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形势下,房地产迫切寻求破冰新途径。作为以地产景观为核心业务的景观设计行业,二、三线将成为景观设计公司追逐的热点城市及核心项目所在地。
旅游地产景观设计将是景观设计项目的主产品。当房地产业调整和旅游业蓬勃发展相遇,使得在生活中旅游、在旅游中生活的“旅游地产”迎来黄金时代。在海南岛1528公里长的海岸带上,一个“旅游地产群”已悄然出现,三亚2012年重点推进的47个项目中,旅游地产项目有26个之多。目前大型地产项目结合了五星级酒店、购物商街、别墅、产权式酒店等高端景观设计项目,开发商已经不再局限于房子的档次与质量,对户外环境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提高,而景观设计逐渐成为塑造旅游地产品牌众多因素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利用植物、小品、地形和构筑物等形成独有特色的活动空间、提升项目的档次,已成为衡量旅游地产产品品质的重要标志。
功能多样、模块标准
营销性、景观性、参与性、生态性多功能合一。
成本控制、施工强化
理性设计低成本化景观。
生态自然、人文关怀
景观设计要有生命意义。一个好的景观设计作品,首先要关注自然、结合自然、尊重自然,实现景观设计的可持续性和生态性,是设计的原则和目标,节约用水用地、强调可再生能源的运用、恢复和保护本地特有的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与多样性等将会成为新的设计趋势。因此现代景观设计,充分尊重水文、气候、地形、土壤、植被等生态系统的相互依存体系,注重维持生态平衡及良性发展。《圣经》说:“神造万物,各按其时,成为美好。”就植物而言,南方有南方的特色,北方有北方的特点,南北差异正好体现这个世界的多姿多彩,所以景观设计应根植于所在的地方。
景观设计要有人文关怀。人文关怀,它关系到我们生存环境的真正归属问题。在今后的设计历程中,必须将人文关怀的理念融入到设计当中而不能仅仅作为一种口号。景观设计中人文关怀可分为生理人文关怀和心理人文关怀,生理人文关怀指景观设计作品具体景观元素的尺度、颜色符合人的基本习惯,心理人文关怀指景观设计作品使人产生舒适、安全、放心、友好的感受。作为当代的人文主义,在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人格的完整等问题以外,又增添了新的内涵,即不仅要关注自己,还要关注他人,不仅要关注人的人文环境,还要关注人的生态环境,不仅要关注人类的现在,还要关注人类的未来。
创新发展、无为无界
创新融合可持续。最近几年,西方的一些景观设计形式和语言被断头缺臂地移植过来,“欧陆风”吹遍了大江南北,盲目抄袭和模仿致使国内许多城市楼盘景观大同小异。因此,中国下一批地产的精品项目将是在项目中融入了创新的地域特色的楼盘。我们讲的创新,即在每一个地方能做出原汁原味的地域风格,并在此之上融合自然、历史、人文和科技的创造,万科集团在研究新“土楼”住宅的可行性和特色,用创新的语言来表达“土楼”的乡土文化。可见,在不远的将来,中国不同地域的差异性将更加明显,城市景观同质化现象将被打破,地产景观设计将立足于中国文化朝着具有中国不同地域特色的风格方向发展。
无为无界无设计。大象无形,大美无言,最高级的奢华往往隐蔽于质朴之内,最高境界的设计往往隐设计于无痕。随着生活和审美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从繁复回归简单,更注重生活的本质,返璞归真、回归本元,景观设计开始做减法。针对使用者,紧扣事物核心与本质;针对环境,因境而生,因势利导;针对设计者,源于内心,情由境生,恰是生态自然、人文关怀的体现和演绎。而苹果的设计即是“无设计”的经典案例之一,充分体现出“简单即终极复杂”这一核心思想,追求细节的精准和形式的完美,几乎简单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今后,设计师决定不做什么比决定做什么更重要,今后,无为、无界、无我的“无设计”将设计无限。
撰稿:笛东联合设计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