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办首届荷花节 完善花卉文化 " />
“绿色园艺+”模式 蒋世颖/摄
在刚刚过去的一个月间,留园街道第五届园艺文化节精彩纷呈,11个社区围绕“乐享生活”“幸福生活”“绿艺生活”“田园生活”四个板块开展了包括植物联展、陶艺展示、志愿服务等100余项系列活动,成为一场名副其实的园艺“饕餮盛宴”。近年来,留园街道积极挖掘辖区资源,发现园艺文化发展潜力,通过连续五年举办的园艺文化节,为社区居民全方位打造了一种“绿色园艺+”模式的生活,赢得居民的一片叫好。
街道搭台,捧出园艺嘉年华
“今年的园艺文化节更加有意思了,看了苏式精品盆景小品、听了园艺摄影讲座、还动手制作了植物沙盘……既轻松,又增长了不少知识。”家住倪家桥的沈玉英在5月28日园艺文化节开幕式上拿到系列活动“菜单”后,一直放在了自己的包里,从中挑了一些特别感兴趣的去参加。
为了使园艺文化节内涵更加丰富,留园街道在园艺节期间开展了多项主题活动,“我们将更多的元素纳入园艺文化节当中,一方面是要打造更多贴近老百姓生活的活动,使园艺文化节真正成为老百姓自己的节日。另一方面也通过这样一个载体,来传递更多的正能量,促进和谐社区建设。”留园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刘勇说。
作为园艺节的“铁杆粉”,家住来运社区的李莉深有感受:“第一届园艺节的时候,人不多,还是一个社区一个展位的吆喝、宣传,转眼第五届了,现在你看看,我周围邻居的阳台上都多了不少的绿色,天天与花为邻,心情也好不少。”据社区工作人员介绍说,由于有浓郁的园艺氛围,每次搞活动只要街道“点庭院设计题”,社区里的不少居民朋友就会主动参与,献计献策,还真出了不少“金点子”。这次的废旧物品改造花盆,灵感就是这样来的。
“园艺+”模式成就幸福生活
在留园街道,绿色园艺文化已经成为了街道的一张闪亮“名片”,辖区的居民也正被这样的文化氛围影响和感染着。在采访中,家住硕房庄社区的孙老伯向我们秀了一下他的园艺节日程表:“5月28日听硕房庄社区的园艺摄影讲座和参观”森林图书馆“开馆;5月29日,欣赏湖田社区”妙笔生花蕴丹青“园艺书画交流展;6月10日到观景社区DIY了一把“龙猫在森林散步”植物微景观;6月16日在来运社区见识了用巧克力盒、豆豆鞋、易拉罐等旧物废品制作的花盆容器……”本身就爱好摄影的孙老伯,在听了园艺摄影讲座后表示,回去也打算用家里的单反镜头把花花草草拍得“美美哒”!而这背后则是留园街道特有的“园艺+”幸福生活模式。
硕房庄社区植物园里有个“格子间”,里面摆满了社区残障人士自己培育的多肉植物、吊兰、月季,甚是赏心悦目。翻盆、装土、移植、除草,残疾人老张俨然一个园艺种植熟练工。据硕房庄社区书记袁小佩介绍,对于社区残障人士,社区利用植物园,提供身心放松的环境,采用园艺疗法,通过参与播种、修剪、施肥等园艺活动,锻炼残疾人的身体机能,改善情绪,促进社交。同时鼓励残疾人把这些植物不定期拿去义卖,所得收入用于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残疾人士。“这可以让他们感受到一种成就感。”
类似“绿色园艺+”模式的体现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园艺就是一个绿色平台,这个平台有吸引力、影响力,这个平台让居民打破隔阂,交到朋友,走到一起,和睦相处,让现代的人与人之间有了浓浓的亲情,也打开了邻里的那“一扇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