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在学校倾力建设“花园式”校园,不仅为师生提供了怡人的环境,也成为周边群众散步休闲、观赏美景的好去处。
200所绿化示范校,校园美景如画
武汉大学的樱花名声在外,在我市,宝鸡中学也有一条樱花大道,同样令人陶醉。 4月中旬,记者来到宝中校区,樱花大道上的樱花早已盛放,众多学生徘徊在大道两旁,观赏美景。校园里树木郁郁葱葱,鲜花争奇斗艳,环境幽雅。该校 2000年被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教育部授予“全国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先进学校”称号, 2015年被评为省级“园林式单位”,宝鸡中学不仅仅是一所高中,更是一座“校园园林”。一位来自西安的王女士在参观宝中校园时,一边拍照一边称赞,“这不愧是一座生态园林式学校。”
作为我市绿色校园苗子校的代表,陈仓初级中学独具特色。该校是一所新建学校,以形似“九点钟”的荷花池闻名。一泓清流飞珠溅玉泠泠而下,洒在如画莲叶之间,锦鲤欢畅地游来游去,使校园充满了灵动感。陈仓初级中学工会主席罗周栋介绍:“鱼跃睡莲,寓意跨越和超越,希望学子鱼跃龙门,金榜题名。将荷花池做成时钟的样子,指的是学生就如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也希望师生都能遵守时间,惜时如金。”
和宝鸡中学、陈仓初级中学一样,目前,我市已打造 200多所“绿色校园示范校”,基本实现了“一校一品”。连日来,记者走访了市区和凤翔、岐山、千阳等县区学校了解到,校园从荒芜一片到绿意盎然,是几代教育人辛勤劳动、悉心呵护的成果,师生们用汗水浇灌着校园这方水土,用心打造着一个又一个“花园式”校园。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我市在实施“绿色校园”建设工程中,坚持“净化先行,绿化为主,亮化增色,文化提质”的思路,把校园当作公园建,着力建设绿化质量达标、植物造型美观、品种配置丰富、自然生态良好的校园。几年来,全市学校绿化覆盖率显著提高,校园绿化品位进一步提升,育人环境得到了优化。
掀起植绿高潮,文化融入绿色
走进这个季节的校园,可以看到有山有水有小桥,有堤坝有田畈有鱼塘,像极了一幅风景画。每逢假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市民和外地参观者。
据悉,在2013年3月召开的全市绿色校园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上,市教育局局长苏永兴发出了“快栽树、多栽树、栽大树,成片成林,栽出特色,栽出文化”的号召,由此擂响了全面建设绿色校园的战鼓,全市中小学掀起了植树造绿的热潮。同时,市财政每年列支 20智慧园林00万元,实施校园绿化、美化和文化建设工程,按照各校的绿化成果,分配不等份额的奖补资金。“校园不仅是师生的主要
活动场所,也是生态花园、文化乐园和精神家园,校园变美了,对学生健康成长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负责人杨爱魁说。
经过连续几年的建设,校园内花木葳蕤,乔、灌、藤、花、草合理搭配,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符合地域特色的校园园林景观呈现在人们眼前。有的县区整体推进,城乡学校一起动手;有的县区按照“实用、经济、美观、扩面”的原则,从基础建设抓起;有的县区则发挥示范校的作用,带动各学校梯次推进、轮动建设……
杏坛馨永春,桃李有经纶。各学校在建设绿色校园的同时,也把文化渗透在绿化当中。千阳县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燕伋故里,尊师重教氛围浓厚。各中小学在校园醒目位置悬挂燕伋像,举行祭奠先贤燕伋、诵读中华经典活动。千阳作为中国民间艺术刺绣之乡,南寨中学开设了刺绣实践课程,邀请民间艺人进课堂传授技艺;启文小学开展了剪纸比赛,极大提高了学生的民间艺术素养。岐山县的蔡家坡教育中心,葱郁的银杏树下、流水潺潺的小桥上,随处可见学子们踱步晨读的情景。绿树、红花、假山、流水、立亭、连廓、木椅、石凳……一个个“生态花园”悄然入驻我市中小学,堪比大学校园的优美景致,成为我市中小学师生的“绿色盛宴”。
在我市,先进的绿化文化理念,让校园“一校一品”成为现实。“绿化不仅仅是多栽几棵大树,尽快让其成长为林,我们要让学生们进入到绿色当中,感受大自然一般的学习环境。”凤翔县教体局教育股股长赵永峰说。凤翔县横水镇第一中学不仅栽植了龙柏、女贞、红枫等树种,还修建了景观石、读书廊等,让学生可以在树荫下学习。凤翔中学在校园人行道两侧栽种了室内装饰 21棵珍贵的水杉树,如今已挺拔高耸。
亲手植绿护绿,德育润心无声
我市在校园绿化美化及文化建设中,营造了轻松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保持弘扬了地域文化,让师生们在身有所栖的同时,心有所寄。
在许多学校,绿化已成为“第二课堂”,绿色校园成为德育切入点。宝鸡市第一中学办公室主任罗江泉说:“道德教育只有以体验为基础才是有意义的,学校北坡德育实践园依托北坡地理生态优势,让学生们践行道德教育。我们把校园美化交给了学生,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植绿、护绿,体验生命的成长过程,德育教育已经深入他们的心里。”
校园绿化让环保走进家园,培养出一批小小环保志愿服务队。金台区金河镇宝陵小学把学生按居住区分成4个小组,成立了“环境保护服务志愿队”。小志愿者的主要职责是:监督区域内不环保、不爱绿护绿的行为,深入村组清理卫生死角,动员倡导家人、邻居爱护一草一木,主动清理地面及墙壁污垢,劝花园设计阻乱扔垃圾的不良行为等,使爱绿护绿行为从校园扩展到社区,学生们真正变成环保小卫士。“在校园和社区转的时候,我们都会留意哪里贴了小广告,哪里的垃圾堆着没有清理,哪里的草坪有零食袋,我们要从自身做起,保护一花一草。”宝陵小学六年级学生王宁说。
渭滨区孔家庄小学地处城乡接合部,该校坚持“用爱办学”的理念,让全体师生参与到绿化文化建设中。在校园教学楼后面有一个小花园,花园中间开辟了一条一尺宽、十几米长的小水池,池中红色小鱼游来游去,学生们下课后观鱼、喂鱼,不亦乐乎。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校园的一草一木都见证着学校的发展、师生的成长。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下,在寒来暑往、岁月流转中,学校的花木长高变壮,文化氛围日益浓厚,在建设“花园式”学校的同时,也打造着师生们的“精神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