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正在自家花卉园内修剪花卉
“注意我的手法,去尖、打顶的时候要这样。”在郫都区新民场镇向家桥的花卉基地内,王燕正在自家花卉园内给工人们做着修剪花卉的示范。
80后的王燕是个地道农民,花园设计朴实的外表,脸上常挂着微笑。戴着遮阳帽和胶皮手套,随身携带着剪刀与锄头和村民一起蹲在地里忙碌着,如果没人介绍相信没人会认得出她竟是这300亩花卉基地的负责人。“从没想过能做到这么大,原先每天能卖一两百元我就很高兴了,去年的销售额在600万元,相信今年还要多。”
王燕设计的花境
十多年前王燕与丈夫在老家靠着7亩地做川派盆景,两年前随着市场的需要开始朝着花境方向转智慧花园型。“成都的气候四季都适合种植像澳洲朱蕉这样的外国植物阳台花园,遍地绿道的氛围让花境市场很火爆,我的销量也增大。今年我们拿出100多万元资金与浙江省农科院进行项目合作引进国外新品种培育出适合在成都生长的花卉。”目前王燕的订单除了贵州、山西、北京等地,在兴隆湖公园、鹿溪河湿地公园、青白江陆港绿道等明星绿道上都能找到王燕花卉基地里的植物。
和村民们在园内忙碌着
在成都市花卉协会了解到,目前四川省花卉产值排名已上升到全国第五位,而成都的花境质量又是省内的代表。早在前年温江的榕树,就已搭乘蓉欧快铁出口荷兰,实现了成都花木通过“一带一路”铁路运输出口零的突破,并成为全国苗木通过蓉欧铁路出口欧洲的首例,如今成都的花卉,可以算得上是张绿色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