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长刘根旺和几位工作人员每天的工作就是回答问题,他们会反复告诉逛街的人这是一座博物馆,陈列的是货真价实的史前动物中国龙和海百合化石,它们都是生活在二亿三千万园林年前我国贵州的关岭地区,它们生活的年代比恐龙早一亿二千万年,不是恐龙,也不是莲蓬,更不是出自艺人手中的工艺装饰品,是真正的文物,只展示,不出售。
“9.2米长的萨斯特鱼龙、如同史前巨鳄般的盘江鱼龙、姿态摇曳妩媚却拥有棘皮动物身份的珍稀海百合……”本该是馆藏文物为何会隐于花卉城?2004年贵州金阳古生物化石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展出,反响强烈的展出持续到2007年。展毕,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中华民族龙文化,民营企业晶鼎聚龙的总裁钱小虎伸出援手,在奇石花卉城辟出200多平方米的场地,为化石提供长期无偿的展出。
“卧虎藏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七年来,作为民营博物园林工程馆,“中国龙馆”苦苦摸索着如何以自己之力践行公益。然而端详那委身于红木画框、狭小空间的中国龙和海百合,观者又怎会不心生惋惜。珍贵的化石石板何时能够找到更广阔的、更协调的展场?